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灵异悬疑 > 余年往事 >第36章 太后宫中起嫌疑(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6章 太后宫中起嫌疑(1 / 2)

居移气,养移体,含光殿里,太后扶着轻柔软塌,身子略微有些发福,越发显出皇家贵气来。

见皇儿一早便来请安,却没带着皇后,太后叹了口气,说道:“这几年皇后的身子一直没什么动静,怕是福缘薄了些。”

庆帝有些心虚的答道:“母后不必忧虑,皇后身子娇弱,兴许调养些时日就好了。”

太后知道这小两口之间有些矛盾,只得苦笑道:“如今哀家做主招了弘毅公家和乔御史家的宝贝闺女一齐入宫,皇儿你可要好好待她俩,早日替咱们皇家开枝散叶才是。如今咱们老李家的男儿,就只你和靖王二人,着实有些冷清了。”

庆帝闻言应道:“母后放心,宜贵嫔和淑贵嫔一个温婉可人,一个知书达礼,儿臣这几日都一直陪着她们呢。”

“那就好,那哀家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咯。”太后见皇儿对这俩新进宫的妃子并无偏见,知道有了希望,顿时放下心来。

“母后,您早已经有了大孙儿,何必这么着急?”庆帝轻轻替母后捶着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道,却不料这一句点了火来。

只见太后脸色一变,勃然大怒道:“那孩子是异族贱女子所生,血统不纯,如何算得皇家金枝玉叶?时至今日哀家还没有给他赐名,你真以为哀家是老糊涂了爱忘事么?”

庆帝见不小心点了炮仗,忙小心陪着不是,解释道:“母后,宁儿虽是东夷女奴出身,但毕竟在战场上一路照顾儿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儿臣若是用之即弃,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辈,令天下人耻笑?母后圣明,还请替儿子着想一二。”

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微霁,缓缓说道:“也罢,当初这丫头进宫,怎么说也是奉了先帝的旨意,能够侍奉你,也是她的福份,你就算是还了她这份恩情,以后只要她好好待你,哀家便不去计较。只是这太子之位,绝不可以许给她。”

庆帝见母后不再追究此事,也松了一口气,应道:“母后放心,儿臣理会得。”

庆帝口中说如是,心里却还惦记着另一个女子腹中的孩子,这未来庆国的太子之位,当然不能轻易许给别人,无论小叶子答应与否,终究也是要留给她的。

只是将来要如何说服母后?还真是有些头大。

太后见皇儿心不在焉,想起当日在流晶河畔发生的事,心下有些不快,脸上却不露声色,问道:“皇儿,听宁贵妃说那叶家小姐也快要临盆了?”

正是怕什么来什么,庆帝大气不敢出,陪着小心,轻轻答道:“估摸着还有两个多月吧,眼下小叶子正在京外的太平别院里安胎待产,儿臣已吩咐太医院,每日派人前去照看。”

“这也是个东夷女子……”太后似乎有些疑虑,欲言又止。

庆帝心下一紧,忙解释道:“母后,儿臣已打听清楚了,小叶子并非东夷人,不过是小时候随父客居东夷城罢了。”

太后闻言,神色略放松了些,问道:“哦?那她是哪里人氏?”

“她是……她是……她是流云世叔的远房侄女,叶重还登门拜访过这位堂姐妹呢。”庆帝一边打着马虎眼,突然想到了貌似一个很不错的借口。

太后冷笑了一声,直直望着皇帝,说道:“皇儿,你莫不是欺负哀家老糊涂了?她是不是老叶家的人,哀家还不清楚?”

庆帝陪着笑脸,哪里敢说小叶子是天脉者,小心翼翼说道:“母后,小叶子真心待我,您又何必计较她是哪里人氏?”

太后脸色一变,郑重言道:“哀家问你,北魏数百年绵延不断,最后是如何覆灭的?”

“自是战清风父子与北魏皇帝起了嫌隙,反目成仇,夺了魏国江山。”庆帝答道。

“那哀家再问你,战清风为何会与北魏皇帝生了嫌隙?”

“听说战清风与魏宫皇后有染,让人捅破了私情,因此被捕下狱。”

“那又是何人捅破的私情?搅得魏宫天翻地覆?”

“是……是魏宫贵妃,宋国长公主。”庆帝很快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这就是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宋国长公主当初虽是被迫嫁入魏宫,但每日所思所虑,并非安份守己,相夫教子,而是时刻都惦记着要颠覆魏国江山,这种起了异心的女人,魏国皇帝还留在身边,岂不是自讨苦吃?”

庆帝见太后话里带话,知道不好,忙跪下解释道:“母后,小叶子于我庆国有大功,于我皇家有大恩,一言一行,都坦坦荡荡,毫不作伪,远胜须眉,岂是那宋国长公主能比的?母后圣明,当知儿臣并无虚言。”

太后叹了口气,说道:“当初你带她进京之时,她的确对我诚王府有过大恩,所以这些年,你们几个爱怎么折腾,哀家都不去计较。”

太后本不欲再说下去,似乎心下又想起了什么,摇了摇头,继续叹道:“可是如今你们搞的什么新政,搅得朝堂上下人人自危也就罢了,你那老泰山乃是我庆国之中流砥柱,当初你父皇甫登大宝,稳定朝堂、安抚人心,都是你老泰山鞍前马后,居功至伟。如今你居然毫不念旧情,逼得他一个孤苦老人家,退无可退,跑到哀家这里来哭求骸骨,乞致仕,着实可怜……”

见庆帝神色有些茫然,太后温言劝道:“皇儿,哀家知道你对皇后陷害宁贵妃之事耿耿于怀,可那毕竟是小两口之间争风吃醋的小事,况且你也罚了皇后禁足,连哀家宫中那几个做了蠢事的太监和侍卫,都由着你派人拉去砍了脑袋。不管怎么说,这事便算是揭过了。你又何必咄咄逼人,继续迁怒于皇后的娘家人?”

庆帝明白了母后心中顾虑,微微笑道:“母后,并非皇儿有意针对老泰山,如今我庆国新政初启,破旧立新,自当新人新气象。老泰山年事已高,执掌朝堂,谨小慎微,颇多顾虑,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儿臣不过是想请他老人家安心颐养天年罢了,并无恶意。”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