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十九 文学少女(1 / 2)

于是就说到了我。

如上所述,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在学前班还是小学,我都拥有不同凡响的王霸之气,素来擅长“九阴白骨爪”。

“佛山无影脚”我大概也会。记得某次过年,我们整个家族在北横街的二姥爷家聚餐,有一阵我和表妹森小红跑到大门口玩。忽然,她弟弟森小吉带来一帮熊孩子想欺负我们,其中一个还踢了森小红的肚子。结果我飞起一脚,把那个小男孩从台阶上踹了下去。

熊孩子们一哄而散。

-------------------------------------------------------

我的霸气,是由自己的凶残性格和父母的强悍支撑作保证,当然,在教室里,还少不了优秀的成绩加持。——我不是风云女孩,没有男生为我赴汤蹈火,起码得有老师罩着,才敢稍稍横行霸道。

虽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大部分的老师,还是爱极了学霸。

谁都知道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出口即是金科玉律。你看,班里新年联欢会的照片中,天之骄子陶小雅,还不是亲热甜腻地勾着杨老师的脖子,只盼做稳她的宠儿。

-------------------------------------------------------

大约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考到了班级第三名。

那时的成绩排名还不像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那么生死攸关,但也颇受所有人关注。它更是学霸们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那天,班主任公布新出炉的成绩单,不出意外,前两名仍旧是五人帮的杨小宛和陶小雅。

念到第三名时,老师特意加重了语气说,咱们班的探花,是莫小冰。莫小冰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她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一鸣惊人的成绩,大家一定要向她学习。

于是同学们从善如流地发出一片惊叹声。

-------------------------------------------------------

其实,我自认为没有“默默无闻”、也并未怎么“刻苦”,只是在做我自己罢了。但我确实喜欢“探花”这两个字,它让我联想到李寻欢。

之后,我基本也稳定在尖子生的行列,但真正让我在二班日复一日名声大噪的,还是写作文。

-------------------------------------------------------

作文课,语文老师会把刚判完的作文返还给同学们,而我的卷子通常不会发下来,因为老师要作为范文在课上读。这已经成了惯例。

我的作文无论写人、写景、写事,都几乎享受着与课文同等的待遇,动辄花上半节课,由老师主导,六十余个同学一同聆听、解读一个人的心。身为作者的我,神色自若,却暗自惬意、心跳。

我的卷子下课时才迟迟回到手里,有时又会被同学借走观摩。对比别人卷子上的红色删除线、问号和圈出的错别字,我的很多句子、段落下则衬着表示赞美的小圆圈,像一排排轻盈的泡泡。

欣赏着它们,整个人的心情都浮于云端,仿佛到达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与我一同站在顶峰的,不过我的好友施小宁一人。

-------------------------------------------------------

只是,在写作这件事上第一个让我栽了跟头的,也是施小宁。

那是一次连上两节的语文公开课,有好些校领导和来自其他小学的教师来观摩听讲。

同学们大都满不在乎,但语文老师如临大敌。

我猜,公开课应该是和老师的评优或奖金挂钩的。不久前的数学公开课,杨老师不但提前彩排了流程,并且嘱咐我们,提问时会的同学高举右手、不会的同学举左手,谁也不许消极懈怠。

-------------------------------------------------------

我满心以为,作为文学少女的我能在公开课上起到一定作用。毕竟常识、阅读、作文,关于语文的一切我都不在话下。

但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叫了我一次。

那堂课上她更青睐的,是杨小宛、陶小雅、汤小佳等秀外慧中的女孩子。她尤其喜欢叫她们到讲台上去娉娉婷婷地出风头。

“稳妥”“漂亮”,这是那一天的语文老师所追求的全部。不要针砭、不要萧瑟、不要杯中酒,也就不需要莫小冰的深刻解读。

-------------------------------------------------------

短暂的休息后,留给作文课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老师先是安排大家赏析了班上同学几篇优秀作文的选段——其中自然包括我的;然后叫了施小宁起来,让她朗读她的一篇完整文章。

这是上次布置的作文。写得真不错,不愧是我引以为傲的知己施小宁的手笔。我那篇在立意上的确逊她几分,不得不心服口服。

她读的过程我听得津津有味,可慢慢地,我察觉出不对,因为这太耳熟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作文中间用于铺垫与抒情的两段,凭空出现在了施小宁的口中,听起来既无比熟悉、又格外刺耳。

-------------------------------------------------------

我欣赏文章的心情不再,整个人懵在了那里,心中五味杂陈。

朗读声毕,将妙笔生花娓娓道来的施小宁赢得了满堂喝彩。似乎没有人发现她的文章中夹杂着文风不一、略嫌突兀的两段。

我越想越不解,下课就直接去问了施小宁。

-------------------------------------------------------

施小宁说,是语文老师帮她修改了文章,叫她在课上读。中间多出来的两段,她只知道写得不错,也隐约觉得像我的文笔,却没来得及细想。

我们都对语文老师这种行径感到难以置信。她向我、向施小宁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擅自剪切粘贴,仿佛她为刀俎我们为鱼肉,害得施小宁在这场无妄之灾中噤若寒蝉,我则在怒火中烧中郁郁不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