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灵异悬疑 > 望春风之后 >第十一章 南校27(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一章 南校27(1 / 1)

南校相对于北校,在老镇的最南端,再南边就是农田住家。南校大门口有条土路两头分别连接两条公路,一条通往县城,一条通往市区,两条公路的出发点都是镇头的汽车站。汽车站大门开在老镇中心街道的尽头,和两条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态势,镇头也成了一个热闹繁忙的交通点。

我去南校报到后,不愿再住校了,几年的集体生活让我深恶痛绝,不再向往自由。我骑着一辆母亲淘汰下来的自行车,一辆女式二十六寸的,开始每天往返骑车上下学。从家里出门到停车进教室,顺利的话十七分钟,冬天下雨下雪时间长点。那段时间父亲也调回本乡,在离家两里地的村小学教课,每天回家吃饭。弟弟已经去北校住校读书,家里只有我和父母,一天三顿饭我们都在家吃。

时间真是挤出来的,我每天往返两趟学校和家里,除了上课我基本上不会留在教室,早晚自习都在家自己安排,虽然没有住校,我却更能有效利用时间。家里给我收拾出一间厨房,摆上床铺,床头支上一张吃饭的小桌子,铺上报纸,再拉一盏灯泡,我开始真正的学习。

课堂上我不再开小差,认真做笔记,上交的作业总是书写规范,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课后我会自己制定书面学习计划,跟着教辅材料详细梳理每个知识点,并把书面计划挂在墙上,整理的知识点做成笔记。从早到晚,对照墙上的书面计划核对完成情况,尽量做到每天的计划都能完成,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跟着计划走。我后来发现,如果向阳中学的同学何皓教会我整理,那么从南校开始我真正喜欢上整理,并且通过整理养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以后还会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好的习惯坚持一两天看不出什么,一两个星期就有成绩了。我的课上作业本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物理老师课堂上夸奖道,不仅正确而且书写工整。高中生普遍不太注意书写这样的小细节了,大家的课桌上都堆满各科的习题集和考卷,赶时间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已经难得。一两个月后,各科老师都知道有个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的同学,得到老师的关注会促使自己更加认真听讲,更努力学习,很快期中考试上我得到了年级前三的排名。

升入高中后,我重新取得正常排名和得奖的资格,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全校大会上,我上台领了奖状和奖品笔记本。这是在很多年的中学生活中第一次,当然很开心,但很快就带来别的样情绪。南校有很多学生是从北校毕业升学进来的,像莉莉姐和志娟,她们熟悉和了解我的复读过程,更多的是那些面容熟悉、却不知道姓名、没有正常交往的学姐们。上台领奖让她们知道我还留在高一,以后的课间有交集时便会留意。上厕所的时候碰到,就会有低声私语,复读的经历会使人难为情,但一无所获和大家回到相同起跑线上,更会让人笑话。自此,我面对那些学姐们,只装不认识,对现在的同学也不提自己以前的经历。

丽丽就是这时的同桌,她住在镇上中桥口的卫生院里,妈妈在那里工作,有家庭宿舍。她不爱八卦,性格天真,上进。在北校的最后一个初三我们不同班,但那时我的同班同学爱云、王梅都和她认识。我们聊天通常就从初三开始。她比我小一岁,就像何皓影响了我一样,她也喜欢跟着我的习惯走。那时我们暗暗地练字,比较谁的字更好看,谁的计划完成得更好,考试成绩也你追我赶。我们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并把友谊保持到现在的锻炼身体上,经常在KEEP上给对方加油点赞。

课余我们还会经常去对方家里玩,她们家有姐妹四人,她的妈妈很热情,在宿舍有限的空间里,为每个姐妹都安排了自己的位置,姐姐妹妹都穿着整齐干净,整个家庭热闹又和谐,我羡慕极了。我还经常和以前的同学联系,带着丽丽找我的朋友聊天,我们一起跑去镇上拍照片。爱云那时已经随父母搬去扬州,难得回到镇上,平时我们会通信,丽丽也羡慕。周末我会去找高二的莉莉,她的学习更紧张,熬夜时间更长,我时常在看望她回家后,又给自己鼓把劲。

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来到高一的下学期,课程越来越重,同学们都忙于各种习题考试,课堂上只有最后排的男生仍然会和年轻的英语老师开玩笑,老师很年轻刚从师范毕业,上课时拘谨又庄重,穿着考究的丝质衬衫却非常透,后来知道她和姐姐曾经是县中同学。还有一位化学老师是副校长,讲课声调高亢,充满激情,坐在前排的我们经常受到喷薄而出的吐沫干扰。而表扬过我的物理老师则文质彬彬,平时穿西装皮鞋,冬天竟然踩着木屐进教室,我和丽丽偷偷取笑,物理老师也和大舅家一样住在医院的宿舍里。放学后我和丽丽在车站路口道别,迎着夕阳往家骑车,心里累积着无力感,面对无边无际的习题越来越没自信。

高一期末考试前,县里出来消息要招工考试,父母有很多同事的子女都去参加,他们安排我已初中毕业身份去考试。记得我们借住在县城的亲戚家,考场纪律严格,每个人一张桌子,当中间隔很大,凭借初中扎实的基础,我顺利完成试卷,但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回来后继续复习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就在之后的暑假里得知三门成绩是交通系统的第二名,录取人数十个,哥哥开始找县城的关系,想要确保招工的名额。

暑假结束前,县城里来了两位劳动局的干部,拿着表格来家里政审,每一项都填写仔细,填好之后还让父母签字,去村里盖章。自此之后,大家都觉得工作有了保障,关照我新学期开学后留在家里待业,因为在校生是不允许参加招工的。

离开南校有一年多的待业时间,解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后,一直在亲戚间四下游荡。当时并没有觉得放弃后面的高考是可惜的,因为坚持到高三,大学的录取率依然很低,而我的大多数同学都落榜了,少数几个考进了市区的师范、工专,他们都很了不起,顶住压力坚持到最后。在一四年的时候,通过微信,班长在无锡组织一次聚会,时隔二十几年碰面,大家都非常热情。

我后来听说,离开南校后,教化学的副校长派人去家里找我,可能还是希望我坚持读到高三。家里没人所以后来并不知道,直到初来上海,手里一张有用的证书都没有,还是通过金老师的妹妹在南校办理一张高中的毕业证,听说就是那位副校长给盖的章,拿到证书时又感激又惭愧。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