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灵异悬疑 > 满堂客 >第七章 木偶歌姬(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章 木偶歌姬(1 / 2)

芥弥县不大也不小,闻名有三宝。

白瓷窑。

戏神楼。

治安好。

大唐瓷器闻名海外,无论是北方的邢窑白瓷还是南方的越窑青瓷,都是达官显贵和海外宾客争相重金求之的宝贝,按理说,论资排辈怎么排都排不到一个叫芥弥的小县城,但他还真就排上号了。

芥弥白瓷远近有名,尤其这四五年里,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白瓷的烧制手法十分讲究,以其胎、釉质地不同,分为粗白瓷和细白瓷。粗白瓷胎色较暗淡,釉质不够细密或有细碎纹理,釉色乳白泛灰;细白瓷胎色更纯白,釉质细密,多施满釉,釉色白中泛青。

各州县窑厂的白瓷,要么白的黯淡不够细密,要么细密又不够纯白,无论粗细,都有缺憾。

唯有芥弥白瓷,胎薄轻巧,温润细腻,类冰类雪。

品相好当然就卖的贵,毫不夸张地说,芥弥县的瓷窑养活了大半个县城,县城内外很多百姓都在窑厂里干活,农户们农忙时节回家务农,闲暇时还可以进窑厂学手艺赚口粮,近年来,竟有了“他县富户不比芥弥窑工”的说法。

芥弥白瓷风头无两,芥弥百姓也跟着“钱”途无量起来,能吃饱饭了就总想着娱乐娱乐,戏神楼便应运而生。

芥弥县的戏神楼每日都有歌舞戏、木偶戏、滑稽戏和杂耍表演,每隔十日便会排演新戏,无数名伶俳优慕名而来,都卯足了劲儿想在戏神楼大展拳脚,如此也使得戏神楼的戏剧常变常新越来越好看。

到如今就连长安城里的大戏楼都望尘莫及,无数达官显贵们不远万里来此地就为了看上一看每十日一换的首场新戏,拿着小本本记下几处众人拍手叫好的情节,这就是谈资,回去就能跟别人吹嘘一番了。

又是瓷窑厂又是戏神楼的,百姓们不是忙着赚钱就是忙着花钱,哪里还有闲心思去犯事儿呢。再加上县令常平为人乐善好施,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好官,这治安自然就在各州县名列前茅了。

来芥弥县看戏的人越来越多,眼看一座戏神楼装不下了,周围大大小小的戏场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都指望着能分一杯羹。

幺儿就是其中一家小戏场的舞姬。

说是舞姬还不太准确,准确地说,是伴舞舞姬的替补。

大戏场人才济济,小戏场僧多粥少,她既不是惊才绝艳又不会曲意逢迎,这冷板凳已经坐了有一些时日了,正当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机会来了。

有个舞姬被过路的胡商老爷相中,去给人家做了小妾。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一个坑就空出来了。

幺儿觉得这是天老爷赐给她的机会,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于是她把自己辛辛苦苦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十几枚铜钱递给了戏场老板。

可她早不递晚不递,偏偏赶在戏场老板给伶人、乐工和装台的伙计们讲戏的时候递,要知道,这时候最忌讳被人打断。

“干嘛!”戏场老板瞪圆了眼睛,两道粗眉合二为一,鼻孔冲出一团怒气,刚好喷到了幺儿手中的银钱上。

“没看到我在讲戏吗?添什么乱!”

幺儿的手抖了一抖,脚步却没退后。

周围传来不大不小的嗤笑声。

戏场老板看了看那十几枚牙缝儿钱,又看了一眼舞姬幺儿。

虽然钱不多,但跳蚤也是肉呀,正所谓见钱眼开,戏场老板的怒气一瞬间消了大半,两条眉毛也分道扬镳,其中一条还向上挑了挑。

“老板……”舞姬幺儿像只小蚊子似的“嗡嗡”了一声。

“嗯。什么事儿?”

他最喜欢听别人叫他老板。

戏场老板名叫吴欣荣,要说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大能人,整个小戏场的教习、管事、账房、写词编舞都是他一个人。

一个当老板的不像戏里写的那样呼风唤雨也就算了,还要身兼数职,上了新戏还要亲自到街上去吆喝吆喝,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因为啥?

因为穷呗。

这一杯羹也不是谁都能分得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