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弱宋的拐点 >第三十三章“欢迎”仪式3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十三章“欢迎”仪式33(1 / 2)

于是,从当天开始,赵谌就先给蔡发讲了中京城的规划思路,然后重点强调城市水系的重要性,他把后世郭守敬的三位一体原则借鉴过来,形成新的的治水策略,即用水、防洪、漕运。其中用水包括城市人口饮用,要有超前规划,考虑城市人口增容后,人畜饮用、动力使用、公园水景、废水排放等综合因素,而且,目光不能仅限于京城,要统筹上下游,将京城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环保卫生城市。

另外,北京西边、北边山多,河流也多,夏天洪水泛滥,而冬天又面临缺水,是不是在上游多建些水库?建几个,建在哪?又怎样充分引到京城,还能保持原有河道不致断流荒废?另外城市的废水是直接排河还是能利用起来浇地施肥?能否变废为宝?这都需要咱们治水的人综合去考虑

一番规划及目标、要求谈下来,蔡发感觉浑身充满了动力,这都是以前他从来没细想的东西,原先只想着怎么保证洪水不毁城,下雨不淹城,却不想赵谌这里对水有这么多期盼,如果做成,绝对是世界治水、用水的典范。于是兴冲冲告别赵谌,找人搭手,找老洪重新规划,开始了大手笔的京城水利建设。

另外,对于京城,后世人口有两千多万,但那是很多高楼大厦存在期间的原因,这回的京城,赵谌只想把它作为政治、文化、科研、教育中心,而工业、经济则放在天津卫附近即可。所以,对京城的环保要从开始在这里建都就开始准备。

好在现在全国而言,赵谌已经打破了大部分地区的旧势力,正是建设新秩序的最好时机,而相对于环保而言,也是从现在抓起的最好时刻。因为一直保护相对容易,但破坏后再想恢复可是难上加难。

比如说如今的草原,不要强求开荒种粮,即便放牧也不能涸泽而渔,要轮牧休牧,保持草原持续活力。比如现在的塔里木河、罗布泊,更好抓紧进一步治理,让林木草地在北方到处开花,不信他最后还会如后世般让人遗憾。

远的先不说,先说京城周边吧,若是突然就城市人口增加,仅仅燃料一项,就会导致周围的森林资源很快遭到破坏,怎么办?那就烧煤,可烧煤还要大量木柴引火呢?蜂窝煤了解一下。

这些小事,赵谌不能总是找工部大员老洪了,于是他让卫兵找来一个铁匠,按照他的思路,铸造了一个铁炉子,卷了几节铁皮烟囱,又制作了一些压制蜂窝煤的工具,自己动手做起了试验,还别说,这在巴铁练就的手艺就是好使,万物皆可修,万物皆可造。没两天,一个合格的煤炉,一堆像样的蜂窝煤块就最做好了,当炉子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经历的无数大事的赵谌也不免有些雀跃。这个小小“发明”,可能就会让无数穷苦百姓不致冻死,也会给众多底层百姓多一个营生。而往大了说,每年更是省下巨量的林木资源。

赵谌了解了一下当今的煤炭开采情况,结果才发现,在北宋、金国,居然已经如此发达,京城西郊、往东的平州等地,已经发展了很多竖向、斜向矿井,采煤数量巨大,而且用煤炼铁技术发达。而金国又胜于宋朝技术。难怪金国的武器装甲数量多、质量好,这跟煤矿开采、煤炭炼铁炼钢又很大关系。

再详细一打听,发现原来这些煤铁矿都是当初金国朝廷所有,而且工人都是劫掠来的宋国百姓在开采,那正好,朝廷接手,然后把工人置换一下,把受压迫的大宋百姓变成带班的小领导,把金兵俘虏放过去当免费苦力,进行劳动改造,等过几年表现好了,再放出来或发工资给他,当煤矿铁矿工人。这样正好无缝衔接。

而产出的好煤炭,用于炼钢炼铁,烧制水泥等,煤粉则做成蜂窝煤,用于百姓取暖做饭等,一举多得。

赵谌每天到处转悠,也不停的思考问题,更加发觉到,打下一个帝国可能还相对容易,但要治理好了,可能问题很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更需要各方面好好捋顺了。

第三天,李纲找上赵谌,拿着赵谌,提出了他们众多臣子研究的结果,其他基本上就是补充,但君主立宪他们请求暂缓,视以后情况再说,一方面现在的百姓普遍认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都把皇帝当成国家的象征,更加愿意接受皇帝的号令,贸然改变反而会出现其他问题,等以后百姓文化都高了,或许会慢慢接受。另一方面,臣子的角度也是习惯了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也不愿此刻就发生大的变动。

可是若是不采用君主立宪制,那么人民议事院呢?他们说可以成立,不过基本跟以前的翰林院差不多,养一批文人,制定国家政策、法律等。哎,给他们权力都不知道要,那就算了,慢慢来吧。

于是将这条暂缓,于是继续商量,李纲众人觉得建国称帝越快越好,最好几天后就进行。不过赵谌有她自己的想法,于是定了个十月初一的日子,让他们迅速召回全国各处的主官、全军团长政委以上干部,名义是开大会,让他们安排好当地政务、军务,并按时抵达。另外,将安南临时朝廷全部搬回燕京,把皇后等人也接回来。

一下子,传令兵开始快马急鞭的奔向了全国各地。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