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第柒部:大结局 第8章 战神19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柒部:大结局 第8章 战神198(1 / 2)

皇甫嵩,平定黄巾,为大汉续命36年,却被董卓玩于股掌

张角起义开始,让三国主人公一一登场,但没有点明一件事,到底黄巾起义是谁平息的?

其实,平息黄巾起义的,不是别人,正是皇甫嵩。

张角、张宝、张梁三人,张角是病死的,张宝、张梁均被皇甫嵩斩杀。

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平叛速度慢被人诬陷,后来也是皇甫嵩救的。

当时的凉州汉阳人阎忠,说皇甫嵩是“七州席卷,屠三十六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

与黄巾的最后一仗,皇甫嵩俘杀10余万人,将10万人的尸体筑成京观。

所谓京观,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可以这样说,184年如果没有皇甫嵩,东汉也许当时就亡了。

东汉当时如若亡了,实属正常。边境羌人、鲜卑、蛮族等族一叛再叛,一反再反。

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外戚和宦官,宦官和士人打得不可开交。

好在,有皇甫嵩横空出世。

皇甫嵩,当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他出生在一个将门世家,太爷爷当过度辽将军,爷爷当过扶风都尉,父亲皇甫节,当过雁门太守,叔叔皇甫规,同样是东汉名将,当过度辽将军。

皇甫规的名气,不亚于皇甫嵩,他曾劝降10余万羌人,入选后世曹丕选定的24贤。

皇甫规还讲《诗》和《易》14年,教过的学生有300多人。

平定黄巾之后,皇甫嵩上书,请求免冀州一年田租,获准。

好在188年,凉州又出叛乱,东汉还得用皇甫嵩这位战神。

皇甫嵩这次是前将军,董卓是左将军。平叛中,皇甫嵩的判断全对,董卓的全错。

这让本来就不服皇甫嵩的董卓,更加嫉恨皇甫嵩。

别看董卓打仗不如皇甫嵩,但玩手段比皇甫嵩高明。

董卓在洛阳一掌权,就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

这个时候,皇甫嵩手里有3万兵马,有人劝他直接起兵抗拒董卓。

但是,皇甫嵩又没听。

他老老实实地应召回到洛阳,落入董卓魔掌,后来靠着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的交情,才被放了出来。

后来逼迫皇甫嵩和众人一起,向他跪拜,董卓拉着皇甫嵩的手问他:你害怕不?

现在的人,可能觉得皇甫嵩太傻,其实呢,董卓借着皇帝的名义召皇甫嵩,如果皇甫嵩不应召,就是反抗朝廷。

而这,过不了皇甫嵩心里尽忠报国的那道坎。

并且,他还不会像董卓那样玩花样,像朝廷要董卓交出部队,董卓不愿意,狡辩说他带兵已经10年,和士兵们感情深厚,已经离不开了。

这种信口胡说,哪是皇甫嵩耻于做的。

当他乖乖交出兵权,进到董卓给他定做的笼子时,他固然成就了自己的名将良臣之名,但是,却失去了再救东汉于危难的机会。

说到底,皇甫嵩想做的是大汉英雄,而不是乱世枭雄。

如果他能手握重兵,董卓根本不敢干换皇帝的事情。

董卓死后,大汉仍有机会平息下来。有人建议让皇甫嵩来带凉州兵马,因为皇甫嵩本来就是凉州安定郡人。

而且,皇甫嵩极体恤士卒,每次部队停顿、宿营,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休息。

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

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

如果皇甫嵩去接管董卓旧部,有很大机率安抚众人。

可惜,王允不同意。

东汉皇帝为何大多短命?

有九位皇帝竟然没活过三十六岁!

东汉王朝是光武帝刘秀创建的王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既英明神武、武功盖世,又对大臣、百姓仁慈友善。他开创了“建武盛世”,延汉祚近二百年,自己也活了六十二岁。

然而,他的子孙们却少他这样的文治武功,外戚专权、太后专政、宦官干政现象比比皆是,皇帝自身也短寿者众,十二位皇帝中,除了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儿子刘庄及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以外,竟有九位皇帝没活过三十六岁,汉章帝刘炟31岁,汉和帝刘肇26岁,汉殇帝隆1岁,汉安帝刘祜31岁,汉顺帝刘保31岁,汉冲帝刘炳2岁,汉质帝缵8岁,汉桓帝刘志35岁,汉灵帝刘宏32岁,成为历史上的奇观。

身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且“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男人的“幸福”生活达到极致。

毋庸置疑,皇帝因为权势大,确实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物极必反,福兮祸所伏。

吃得好,容易营养过剩;住得好,不能经受风雨锻炼,睡得好,如同每天被“刮骨钢刀”切下一片肉来。

不注重自身保养,即便宫中有天下最好的太医,也救不了自己的命,因为无边的罪业,是自己造下的,哪是医生能够救得了的。

东汉的皇帝多病态之身,这是东汉皇帝大多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皇帝爱生病,每天纵欲,生活在温柔乡里,每天的山珍海味不可能补充巨大的身体“精”力消耗,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吃上几料壮阳药“坚持战斗”,更是雪上加霜。

你皇帝不注重节欲,太医能奈你何?

开再多的良方,不按医生所嘱,也是枉然。

所以我们看到的,汉章帝是病死的,汉和帝是病死的,汉殇帝是病死的,汉安帝是病死的,汉顺帝是病死的,汉冲帝是病死的,汉桓帝是病死的,汉灵帝是病死的等等,年纪轻轻就生病,病后就不愈,什么原因,身体消耗到一定程度,非药石所能救也。

提起汉章帝刘炟,可能人们不太熟悉,然而在书法界提起章草,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章草就是以汉章帝刘炟的名字命名的。汉章帝本来有八个儿子,但最后却立了第四个儿子刘肇为帝。

刘肇为什么这么幸运呢?

因为汉章帝的长子刘伉是刘炟与不知名的嫔妃所生,因为其母地位低下,所以没有继位的机会,只封了个千乘王;

汉章帝的第二个儿子名叫刘全,和老大的故事差不多,也是因为母亲地位低,没有继承权,只封了个平春王;

汉章帝的第三个儿子叫刘庆,成为法定继承人,但偏偏赶上汉章帝不喜欢他的母亲宋贵人,汉章帝喜欢谁呢,皇后窦氏,而这个窦氏却是个不育的皇后,嫉妒心非常强的皇后,他害死了汉章帝的四位嫔妃,包括太子刘庆的母亲。

在窦氏的操纵下,太子刘庆被废,她抱养的另一个皇子刘肇成为继承人,而这个刘肇继位时才九岁,朝政大权于是落在窦氏手里。

窦氏开创了东汉外戚干政的历史。太后干政,大封娘家人,是谓外戚专权。

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皇帝们,日子能好过吗?

为了手中的权力不致失去,太后和外戚们巴不得皇帝早死,巴不得皇帝长不大,巴不得皇帝生病。

小皇帝们在外戚强权的威胁下,心情能好吗?

整天担惊受怕是常事。所以别看表面上皇帝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但实际上很多皇帝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权力。

汉章帝以后的东汉皇帝,有许多就是这样的命运。宫廷斗争激烈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是皇帝短寿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仅因为太后干政,外戚专权造成皇帝心理负担重也还罢了,更坏的结果是,皇帝连命都保不住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