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188(2 / 2)

毓庆宫以往给皇太后的寿礼有轻有重,但也算什么都送过了,更别提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百官、内命妇和藩国使臣也是年年献礼朝贺,饶是再怎么花样百出,也很难再送出新意来了。

“以往咱们预备各类金佛、玉佛或是手抄经书、万福图之流的多些,还有什么绸缎器具也是一堆,但今年是太后娘娘的大日子,再送这些就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了。”程婉蕴一边替胤礽用篦子通头发,一边蹙起眉头,“原本我是想着,凑几个九件如意、寿佛,取个“九九”之数,也算讨个吉利,但听四福晋进宫来说,三爷写了九幅“福”字画,每幅都用不同大小、字体的福字组成一副画,连起来便是‘万寿无疆’久福之意,还有七爷寻了九尊白玉观音像,这九九的寓意倒显得俗了,寻摸了半天,真是日也想夜也想,竟还没个主意……”

“不急不急,慢慢想就是了……”胤礽温言安慰,实际上也很苦恼,老三那个书画的主意倒是很取巧,只费功夫不费银子,而且他比旁人都更机灵,早早就跟康熙放出话来要画这久福万寿无疆图,还得了康熙一回赏,这书画寿礼别出心裁,又提前过了明路,后头的人做不到他这般好,未免落得下乘,自然都会下意识避开书画这一项了。

今年,康熙早早就驻跸畅春园和圆明园,不论是端午、中秋都是在园子里过的,自打春天以来就几乎没回过紫禁城,因此这回皇太后的圣寿节大概率也是在畅春园办了,内务府早就开始预备了,造办处造的彩灯都能堆满两间库房了,还造了金辇、到时候畅春园沿途几十里道路边都要张灯结彩,还要搭二十多座龙棚、戏台,彻夜唱戏庆贺,还会颁赐数千桌酒席给百姓免费吃用。

康熙还特意让各地官员都寻找那些全福耆老百姓在圣寿节当天为皇太后庆寿,臣民们也要在吉时夹道磕头祝祷,再举行举国欢庆的大宴、还要设坛诵经。

圣寿节当天,京城六部官员和各地文武百官贡献的珠宝珍玩就得通通都阵列在殿阶之上,摆得满满当当、触目琳琅,程婉蕴是见过多次的,官员们送的各式各样的玉如意最多,还有各式各样的小金佛,都盖着绸缎黄帕,由太监抬入宫门,能从晌午抬到晚上都络绎不绝。

宫里到处都会摆上以金丝连络、青玉为叶、柑桔般大的琥珀为果实的宝石盆景,晶光闪烁,尤其耀人眼目。寿宴之上,康熙还会在大宴行之间隙,亲自带领着太子爷、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依次彩衣起舞——没错!太子爷、弘暄弘晳弘晋等人,乃至两岁多的永琛都得上前献舞!

这段日子程婉蕴除了为寿礼烦恼之外,就是每天看着太子爷带着儿子孙子们在讨源书屋的院子里练习祝寿舞而每每忍不住捧腹大笑。

尤其永琛走路都磕磕绊绊的一个小短腿,不仅要努力跟上节拍,还要努力跟上阿玛、玛法的步伐,经常东倒西歪,偏偏他是这里头的人里最认真严肃的一个人,板着脸挥舞着短手短腿,程婉蕴时常笑到喷茶——她也在宫里呆了尽二十年的人了,算得上见过大世面,除非实在忍不住,否则她不会笑的。

最后还是赫舍里兄弟二人替他们解了围,他们俩从广州十三行重金购来一颗约莫有两米高的珊瑚树,通体血红,红珊瑚在古代被称之为祥瑞之宝,尤其深受清朝皇室的喜爱,将红珊瑚推崇为大地之母,正好合皇太后的身份。而这个高度的红珊瑚是极为稀罕的,只怕几十年都不得一见。

送礼要么送新意要么送最贵的,这尊红珊瑚足够亮眼,太子爷见了也连连点头。

很快就到了寿宴当天,连被圈禁的八爷也得了恩旨能进宫为皇太后贺寿,太子爷的寿礼是开宴之前程婉蕴亲自盯着送进侧殿里摆放好,又拿玻璃罩子罩上,再留了添金在里头,这才出来坐到自己那一排的紫檀刻金小几上,她的位次依旧排在四妃之后,却和四妃一同能用绯红锦缎铺桌子,她身前正好是荣妃,因着荣宪公主帮了额林珠的忙,程婉蕴特意对荣妃笑了笑。

荣妃也很亲密地转过头来和她说话,还笑着要看她手上带的翡翠镯子,程婉蕴自然抬起手腕,没想到荣妃却趁着人不注意在她手心里写了几个字,程婉蕴还没反应过来,就听陈列皇子们所献寿礼的侧殿传来哗啦啦一阵倒碎之声。

她顿时脸色大变。

第185章 寿礼

生了变故之前, 皇阿哥们也都陆续落座,今年大殿内的位置更拥挤了,万岁爷春秋鼎盛, 不仅又生下了二十一阿哥, 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也是一窝一窝地生,因此皇上、太子爷和皇太后还未驾临,挤挤挨挨在一块儿的前头兄弟十几人便都捏着酒杯剥着盐煮花生, 交头接耳地小声说起话来。

打头的老大胤褆右手边挨着老三胤祉,下头是老四老五胤禛、胤祺,一溜四个一模一样的亲王服饰, 银线绣着四爪团蟒,石青缎面里头是紫貂里子,在大殿内的红烛照耀下显得格外熠熠生辉,老七胤祐低头扯了扯自己的袖子,假装不经意地拿余光瞥了挨着他的八弟胤禩一眼。

良妃是前几日在宫里没的,没得悄无声息, 胤禩一直跪在良妃床榻边,直到她憾然薨逝也不愿起身, 伏泣了一夜。因良妃走得日子不好, 离皇太后的圣寿节只相差不到三日了, 康熙接了消息后不愿冲了太后的寿喜,便按下不发,先停灵在景阳宫, 选了几个八字相合的太监宫女先守着, 只叫钦天监另选了日子, 要拖到十二月十九才正式办丧礼,并已下了旨, 良妃丧仪与当年平妃相同,没有追封也没有风光大葬。

当初老十三的母妃章佳氏薨逝,可都追封了敏妃,丧仪也办得很体面。

轮着良妃的身后事了,反倒连敏妃也不及了。

胤祐捏着自己镶着海崖江波的马蹄袖,便瞥见胤禩微微垂下仍旧红肿的眼皮,他一直盯着杯中的酒,却又不喝,也不知在想什么,莫名其妙的,胤祐忽然就打了个寒战。

他这么忽然一抖,倒叫胤禩察觉了他的视线,轻轻搁下酒杯,扭头冲胤祐微微一笑:“七哥,好端端一直瞧着我做什么?怎么了,好久不见,认不出弟弟了,还是我脸上有东西?”

胤祐素来嘴笨舌拙,尴尬地不敢再看他,连连摆手。

胤禩也懒得为难他,这么多兄弟里,胤祐和他的处境是最像的,都是生母出身低微、又不受宠,只得像个小猫小狗似的养育在四妃的宫中,他的养母荣妃待他也算不上特别好,但唯一比他好的便是老三胤祉比老大更和气一些,甚少为难他,幼时在上书房,还愿意多多照拂他,让他形影不离地跟在他身后。

听说胤祐得封郡王,荣妃还把他们一家子叫进宫来,在长春宫里摆了一顿家宴庆贺,老三还替他管毓庆宫借了两个手艺精妙的掌勺太监来,其乐融融地好似真的同胞兄弟一般。

胤祐那天喝得站都站不直,叫太监们给背出宫去的,荣妃还打发人去他府上送醒酒汤药。

就连老七这小瘸子都比他命好。哪怕荣妃是看在他如今是郡王的份上,要为老三拉拢这个弟弟,不论是什么缘故都好,能有这些面子情也足够叫人羡慕了。胤禩又垂了眸子,冷冷一笑,他想到封爵的旨意下来没几天,惠妃打着探病的旗号去了良妃宫里,耀武扬威、阴阳怪气地挤兑了半天,良妃呐呐无言,等惠妃走了就吐了血,之后病情便急转直下……胤禩想到便觉一股深深的恨意从他的骨子里透了出来。

哪怕良妃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都是额娘拖累了你……”胤禩却仍觉着若非惠妃,额娘定然能多活些日子的,他总会想到法子宽慰额娘的,是惠妃用话逼死了他额娘!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