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徒昀低下头, 忽然就懂了,皇帝送他到荣国府念书的良苦用心。

  见他不说话,徒钰知道他是想明白了, 和贾赦交换了一个眼神。

  贾赦走到门外,叫来林之孝吩咐:“你去把环哥儿和兰哥儿找来, 咱们爷们几个,中午到外头吃。”

  学堂中午有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去外面用餐, 顺便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 一举两得。

  众人换上便服, 信步走出了宁荣街, 因为有了水泥和玻璃的普及, 经过几年的城市改造,如今, 京城的大街上, 干干净净, 道路宽敞,平坦, 两边店面大多装上了玻璃窗, 窗明几净,从外头就能窥见里面是否干净。

  为了调节交通,假设还制定出了比较简单的交通规则, 比如行人车辆靠右走,不能在街上跑跳骑马之类的,刚开始时,所有人都很不习惯,不过多年坚持下来, 渐渐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贾赦的目的地很明确,这么多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混下来,哪家的东西好吃?哪家的食材新鲜?他是了如指掌。

  他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一家老字号馄饨店。这家的馄饨皮薄馅大,肉质新鲜,量还足。每次贾赦想吃馄饨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选择这家馄饨店。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减少亲自去店里吃,而是让府里的小厮打包回家。

  店老板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开店,那个时候的店主,还是这位店主的父亲,贾赦和徒钰也还是青葱少年。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的店主人,陆续娶妻生子,两鬓渐渐染霜,皱纹爬上脸庞,而贾赦,依旧是年轻有为的荣国公。

  店主见他们一行人过来,忙迎上前,眼角的皱纹都笑出来了:“王爷、国公爷来了?快请进,您二位的专属包厢还留着呢,快往里边请。”

  此时正是饭点,店里已经坐满了人,还有几位在外面等着排队,可见这家馄饨店有多火爆。

  贾赦发现,今天坐在这里吃馄饨的人,好些不认识的,看那模样,应该是参加明年春闱的学子。

  一行人进到包厢,店主人笑问:“还是老样子吗?”

  贾赦点头,“你今天倒是清闲,这是把后厨交给徒弟了吧?”

  店主人笑道:“可不是么?那小子被我带在身边这么多年,前些日子,他做馄饨的手艺,才真正被我认可。既然他已经出师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该好好享清福了。”

  贾赦笑道:“如此极好。”

  一行人进入包间,店主人手脚麻利的,给他们送上来一些自制的小菜,过了一会,又为他们送来旁边炊饼店里,新做的大葱油饼。

  这是贾赦和徒钰的习惯,毕竟吃馄饨不能饱腹,还是要配上主食才能吃饱。

  尤其是他们这一群人里面,还有三个半大少年,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单吃一大碗馄饨,肯定是吃不饱的。

  店主对贾家的这几个大小爷们的饭量十分了解,即使贾赦的身边跟着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李长生,准备的葱油饼也是足够的。

  这顿别开生面的午餐,给皇太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长到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这种平民食物,第一次吃路边摊。

  最主要的是,这顿饭只花了不到一两银子,真的是物美价廉。

  在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徒昀若有所思。

  经历了中午这一场难得的体验,太子殿下对下午的课程,不再那么抵触。

  放学后,就有宫里的侍卫前来接他。回宫后,他第一时间被带到御书房,拜见皇帝。

  “参见父皇。”

  兴宁帝见他回来,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奏折,走下丹陛,亲手扶起徒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不知为何,明明才一个白天不见,兴宁帝就感觉自己这个太子,从内而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暗卫报来的太子今天中午的所有行程,所接触的事,兴宁帝若有所思,显然,这个孩子在荣国公那里,收获不小。

  他牵着徒昀手,走到旁边的小蹋上坐下,问道:“告诉父皇,你今日在学堂上都学到了些什么?”

  徒昀眼睛微亮,弯了眉眼:“国公爷给儿臣起了一个混名,叫做李长生,名字虽租俗些,儿臣却很是喜欢。”

  “哦?李长生?那是个极好的名儿。荣国公总说他是个起名废物,朕倒是觉得他起的名字都很不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兴宁帝突然笑了。

  徒昀赞同的点头,随后又把今天在学堂里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兴宁帝说了。

  兴宁帝听后,不住的点头。

  等他说完,问道:“你如今知道朕为何要送你去荣国公那里念书了吧?假如你依旧在上书房念书,这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翰林院的那些夫子们,甚至大儒们的口中学到的。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将来只当一个富贵闲王,不了解这些并无不可,可是如今,你是大启的皇太子,这些东西,你不能不知道!”

  徒昀闻言,站起身,走到兴宁帝的面前一米处,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儿臣谢过父皇的栽培,儿臣定当努力同荣国公学习与民之道,治国之道!”

  徒昀的表现,让兴宁帝很是满意。

  至此之后,徒昀化名李长生,在大观园学堂,正式开始他的学习生涯。

  作为兴宁帝亲封的太子少师,贾赦对李长生的学业还是很上心的。

  只是兴宁帝不愿如今大启的盛世之景,二世而亡,贾赦和徒钰也不愿意,他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大启引导到盛世的康庄大道上,让大启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因为下一任皇帝不能胜任,而导致一个盛世就此消失,他会很不甘心的。

  因为有了李长生这个拖油瓶,贾赦和徒钰想要提前退休的念头,只能打消了,不过也正是如此,给他们二人留下了更多的时间,培养接班人。

  他二人本不想让忠瑞王府和荣国府的爵位继续延续下去,让这两个位高权重的爵位,就断在他们这里。

  兴宁帝知道他二人的底细,知道他们两个对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多少感情,唯一有的也就只有他们辛辛苦苦扶持的皇帝,和大启的发展事业,以及贾赦的亲人,和他二人收的那几个徒弟。

  到底是修行之人,斩断尘缘,才是惯常的操作。正是因为对这世间尚有一丝怜惜,这两位从未正式闭关。要知道修道之人的一次闭关,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闭眼,一睁眼,而于人世间,说不定已经是沧海桑田了。

  兴宁帝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死了,新帝即位,贾赦亲近的同辈晚辈陆续过世,他们两个便再无牵挂。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把皇太子送到荣国府学习,不过是想让贾赦多些牵绊罢了,毕竟贾赦和徒钰都极为护短,只要被他们划分到羽翼下的人,他都会护他一世平安。有了皇太子这个缓冲,大启至少还能平安几十年。

  至于几十年后的大启又将如何了,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两代皇帝为后世子孙,打下如此坚实的基业,子孙后代还能败光了,那也是他们的命,与他又有何关系?

  贾赦和徒钰没有子嗣,只能从各自的家族中过继孩子。

  徒钰这里,是兴宁帝御笔亲点的,那孩子并非皇子,而是忠顺亲王嫡幼子的孩子,在辈份上,是徒钰的侄孙,才刚出生不过几天,就被抱到了忠瑞亲王府,生母也“被”难产而亡了。

  继任荣国府的,则是贾珠和李纨的幼子,贾蓟。

  如此正好,两个人爹都没当,直接当人爷爷了。

  好在两个孩子都是好的,从小跟在贾赦和徒钰的身边,接受的是贾赦特意为他二人量身定制的精英教育。

  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兴宁帝就发现,这两个孩子,完全能够替代他们的祖父,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左膀右臂。

  甚至在朝政上,比贾赦和徒钰更加有见地,更加的上心。

  兴宁帝对自己这一次心血来潮的决定很满意。如此一来,他就可以放心的,像太上皇那样,退位让贤了。

  而他,也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去太上皇晚年修养的地方,修养神魂。

  长生啊!他也很想要。

  在他得知人间帝皇,因为身负紫气,不能修炼,只有在退位后,才有机会窥视一二,当时的他,恨不得直接把皇位让给下一代,自己去当一个逍遥的修行者。

  好在徒钰看出了他的心思,及时的阻止了他,否则,现在皇位上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长生啊,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渴望的。

  想想历史上,那些有功绩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没有求过长生?

  前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他?

  如今好了,下一代皇帝已经培养出来了,他的任务也将结束,该是去追求自己所钟爱的东西的时候了。

第109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之贾赦修仙记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红楼之贾赦修仙记最新免费+番外